年关将近,倍感思乡的我们说到年节风俗食品必是浮想联翩,口若悬河了。上期我们讲到了惠州的风俗节令食品沙糕板与敛(音)糕,然而惠州的年节小吃远不止于此,现在让我们继续踏上发现惠州美食之旅。
1、发糕
因其制作的成品往往混有花红粉且规模巨大,故又被称作大红发糕。大红发糕取其“发”字,普遍用于人生各种礼仪的喜事当中,可视作是喜事专用食品。在惠州,寿诞、出生、婚嫁诸俗中对之颇有讲究。一般是将大发糕切成小块,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、或分发邻里乡亲,今城中居民在近郊农民仍甚讲究。制作发糕一般使用纯粘米,加糖、发粉或糕种,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规模,蒸好的糕点如发得很大,尤令主人欣慰。
发糕亦是专用食品,在惠州十分风行,但平时也是不上市的,所以平时并不常见。
2、客家娘酒
客家娘酒又称“滗酒”或“扒酒”,客家人习惯叫扒酒。是把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、红菊、黄精、首乌、红枣、米酒发泡一个多月的时间酿出来的酒。
客家人的酿酒和饮酒方式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,起初酿酒时,客家人采用山楂树的根叶及自已种的高梁和狗尾粟(小米)。后来,客家人又采用制糖后的甘蔗渣来酿酒,被称之为“滗酒”。此外,客家人还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,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,因此客家人又称它为“客家黄酒”。
3、惠州梅菜
梅菜,主要盛产于惠州,以客家人种植为主。惠州梅菜是惠阳的土特产,原产于惠阳土桥,故又称"土桥梅菜"。
历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、精选、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。自苏东坡来惠州后,这种色泽金黄、香气扑鼻,清甜爽口,不寒、不燥、不湿、不热,被民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(梅菜扣肉)而名扬四海。
现在,久负盛名的惠州梅菜经惠州人的开发,产量、品种、制作艺等都得到了改进,更适合作为送礼的佳品。
4、博罗酥糖
博罗酥糖酥松可口、甜而不腻,是博罗县糖果饼干厂选用当地产的黑白芝麻,以麦芽糖、白沙糖、面粉等作配料,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。是只有博罗才有生产的地道特产,以罗浮山牌为正宗。
5、高潭明姜
晨吃三片姜,赛过喝参汤。高潭明姜系选用鲜嫩肉姜和高山清泉,根据祖传古方结合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,色泽金黄鲜润,是南粤民间广为流传的天然保健养颜食品,自明朝起被列为贡品,故有“明姜”之称。
高潭明姜食之可消痰化气,止寒咳祛风,开胃健脾,强心健脑,加速血液循环,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,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,延年益寿之神效。味甘微辣,是戒烟、醒酒之良友,也是防止晕船晕车的旅游食品,远销海内外。
6、龙门米饼
龙门米饼,旧时又称年饼,为人们过年时的吉祥食品。以前龙门人有除夕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在炉火旁打年饼的习俗。春节期间,人们常常以年饼、大桔和糖果给长者亲朋拜年。
以前的米饼款式不多,以圆形为主,取月圆之意,间或有少许鱼仔形,寓意年年有余。目前就可看到如来佛、金狮、麒麟等造型独特、形态各异的米饼。
龙门米饼以优质冬米、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,盐、糖为辅料,“皮薄馅多,爽脆可口,咸淡适中”的特点。(文/转载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