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康冠惠南园区产品研发区域的某个工位上,纪森林的目光正专注地停留在一份复杂的产品结构设计图纸上。作为TV产品结构主管,他的日常交织着产品结构方案制定、行业调研与降本攻坚——这不仅是职责,更是他八年来在康冠这片沃土上,从青涩学子到技术中坚与管理者的成长见证。
从“磕磕碰碰”到“披荆斩棘”:专业技能的质变
2017年2月,纪森林以校招新人的身份加入康冠。光阴流转,他坦言收获远不止于职位变迁:专业技能在挑战中淬炼,终成质变。彼时,面对复杂的TV结构图纸还会“手心冒汗”,如今却能将一份份降本方案转化为行业竞争力。
犹记2019年,他作为核心工程师推进某核心项目时,客户近乎严苛的严谨要求——任何微小异常都需提交详尽的分析改善报告。塑胶件注塑缺陷、面框冻裂问题…这些曾令人头疼的挑战,反而成了突破边界的契机。埋头钻研模具原理,深究材料特性,像一块海绵汲取新知。最终项目不仅如期量产,更赢得了客户的书面表彰。
这段经历不仅大幅提升了其技术深度,更锻造了分析问题的严谨逻辑与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强烈担当——问题不再是阻碍,而是向上攀登的阶梯。
从“执行者”到“外交官”:工作角色的四重奏
从执行者到组织者,他肩上的责任日益多元。 项目推进中,主动跨越部门壁垒,协调资源、凝聚共识,将团队效能最大化。如今作为主管,勾勒出自己的“四合一”复合角色画像:既是掌舵方向的“船长”,也是培养精兵的“教练”;既是技术攻坚的“工程师”,更是沟通内外的“外交官”。
多重身份之下,支撑他的是清晰的工作信条——以解决真实需求为原点,以创新执行力为引擎,以诚信担当为基石,以高效沟通为纽带。
驱动内核,筑牢责任:以工程师的严谨构筑未来
当被问及团队最珍视的品质,纪森林的答案指向内核驱动力:“主动性与自我驱动力,从‘要我做’跃升为‘我要做’。”他鼓励团队主动发现问题、创新流程甚至承担额外责任。亦视责任担当为护城河,强调“事事有回音”的闭环意识与严谨细节,认为正是这份责任驱动了对风险的前瞻预判与备选方案的制定,避免小疏漏酿成大损失。
纪森林的规划依然稳健而开阔:精进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,推动技术创新与迭代,强化项目风险防御能力,同时持续提升个人领导力维度。以结构工程师特有的严谨构筑着自己的职业蓝图,每一步都扎实嵌入康冠发展的宏大框架中。
在纪森林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技术管理者清晰的成长脉络:以责任承接挑战,用担当化解困境,凭主动开拓边界,最终在成就团队与公司价值的过程中,完成了自身从“结构工程师”到“团队核心结构”的蜕变。他的路径证明,真正的成长,是不断在压力下重塑自我结构的过程。